串标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串标可从投标文件特征、投标行为表现以及投标人之间关系等方面判断。投标文件内容雷同、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等可能为串标;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投标报价、协同投标等行为也属串标;投标人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有证据证明存在不正当利益往来也可作为认定依据。准确认定串标,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至关重要。
串标是指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或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通过不正当手段,对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损害招标人利益的行为。认定串标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投标文件特征
若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存在大量雷同内容,如格式、文字表述、错误之处等高度一致,就可能存在串标嫌疑。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比如报价的整数部分相同,小数部分有规律递增或递减,这也可能是串标的迹象。
2、投标行为表现
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投标报价、轮流以高价位或低价位中标;或者约定部分投标人放弃投标或者中标等协同投标行为,都属于串标。还有,投标人之间为谋取中标或者排斥特定投标人而采取的其他联合行动也可认定为串标。
3、投标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投标人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如法定代表人、股东等存在交叉,或者有证据证明投标人之间存在不正当的利益往来,也会增加串标的可能性。

串标行为的认定标准较为明确,主要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
1、法律法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串标行为有明确界定。例如,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这些法律规定为串标行为的认定提供了基本准则。
2、行业规范和实践经验
在实际操作中,行业内也形成了一些常见的串标行为认定标准。如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不同投标人委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等,都可作为认定串标行为的参考。
3、调查取证情况
通过对投标过程中的各种证据进行调查收集,如通话记录、聊天记录、资金往来凭证等,若能证明投标人之间存在串标合意和行为,也可认定串标行为成立。
判断是否构成串标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1、主观故意判断
串标行为通常要求投标人具有主观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损害其他投标人或招标人的利益,仍然实施串标行为。如果是因疏忽或客观原因导致投标文件出现相似情况,一般不构成串标。
2、客观行为分析
要仔细分析投标过程中的各种客观行为,如投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报价的确定、投标保证金的缴纳等环节。若存在上述提到的串标行为表现,且这些行为相互关联、相互印证,就更有可能构成串标。
3、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串标行为的本质是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如果某一投标行为导致了其他投标人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或者使招标人无法获得合理的投标价格和优质的服务,那么该行为很可能构成串标。
综上所述,认定串标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判断。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其他与串标相关的问题,如串标行为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如何防范串标行为等。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