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假货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这体现了法律对制售假货行为的打击力度,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卖假货达到一定金额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金额标准的意义
设定五万元的金额标准,是综合考虑了市场秩序维护和打击犯罪的需要。一方面,较小金额的卖假货行为可能更多通过行政处罚等方式处理,而达到五万元以上,其对市场的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相对较大,需要动用刑事手段进行制裁。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避免过度干预市场活动。
2、销售金额的计算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这里的所得和应得包括已经实际销售出去的金额,以及虽然尚未实际交付但已经确定的销售金额。例如,签订了销售合同但货物尚未交付的部分,也应计入销售金额。

当卖假货金额达到刑事责任标准后,量刑会根据具体的销售金额来确定。
1、不同金额区间的量刑
如前面所述,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量刑相对较轻,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随着销售金额的增加,量刑也逐渐加重。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量刑的其他考虑因素
除了销售金额外,法院在量刑时还会考虑其他因素。例如,卖假货的行为是否造成了消费者人身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如果因为使用了假货导致消费者身体受到伤害,如假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等,法院会在量刑时从重处罚。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也会对量刑产生影响。
避免卖假货被追究刑事责任,关键在于合法经营。
1、严格把控进货渠道
商家应该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文件。在进货时,要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确保所进货物符合质量标准。例如,对于食品类商品,要检查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等信息。
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商家应建立完善的商品管理制度,对商品的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对库存商品进行盘点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避免因员工的疏忽或违规操作导致卖假货的情况发生。
3、加强法律学习
商家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卖假货的法律后果。通过参加法律培训、阅读法律资料等方式,增强自身的法律素养,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不从事卖假货等违法经营活动。
综上所述,卖假货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量刑根据销售金额等因素确定。商家应通过严格把控进货渠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加强法律学习等方式避免卖假货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实际经营中,还可能涉及到卖假货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如何界定假货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