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定仲裁后一般不能去法院。若仲裁协议有效,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当事人应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在仲裁协议无效、失效等特定情形下,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同时,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不予受理;若仲裁裁决被法院依法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可重新达成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向法院起诉。
一般情况下,合同约定仲裁后不能去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仲裁协议是有效的,那么它就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1、仲裁协议有效的情况
当仲裁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时,如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仲裁事项属于仲裁范围等,当事人就必须通过仲裁来解决纠纷。例如,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仲裁条款,若发生纠纷,甲就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而应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
如果仲裁协议存在无效的情形,包括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等,那么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比如,合同中约定的仲裁事项是关于人身关系的纠纷,这就超出了仲裁范围,该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

除了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况外,还有其他一些情形下合同约定仲裁后可以去法院。
1、仲裁协议失效
如果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事项已经通过仲裁得到解决,或者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所依据的合同被解除、终止等,仲裁协议可能失效。此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例如,甲乙双方就合同纠纷进行了仲裁,仲裁裁决作出后,双方又就同一合同的其他事项产生新的纠纷,且原仲裁协议未涵盖该新事项,那么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
2、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
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合同约定了仲裁,当事人直接去法院起诉,法院通常会进行审查。
1、仲裁协议有效时的处理
若法院经审查认为仲裁协议有效,会裁定不予受理。这是因为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例如,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发现双方合同中有有效的仲裁条款,会告知当事人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并裁定驳回当事人的起诉。
2、仲裁协议无效时的处理
如果法院审查后认定仲裁协议无效,那么法院会受理该案件。此时,案件将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比如,法院经审查发现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不存在,属于无效协议,就会受理当事人的起诉。
综上所述,合同约定仲裁后能否去法院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在仲裁协议有效的情况下,一般应通过仲裁解决纠纷;在特定情形下,如仲裁协议无效、失效等,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遇到仲裁程序是否公正、仲裁费用的承担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合同仲裁和诉讼方面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