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侵权行为。它包含多种类型,在构成要件上有特定要求,与单独侵权行为有明显区别,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同的认定和处理方式。
共同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形态。根据法律规定,它主要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情形。
1、类型分析
共同侵权行为包括共同故意侵权和共同过失侵权。共同故意侵权是指多个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实施侵权行为,比如甲乙二人合谋盗窃丙的财物,他们在主观上有共同盗窃的故意,并且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这就构成了共同故意侵权。共同过失侵权则是多个行为人基于共同的过失导致他人损害,例如两个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都因疏忽未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导致路人受伤,这属于共同过失侵权。
2、构成要件
主体须为二人以上,这里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行为具有关联性,即多个行为人的行为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致损原因。结果具有同一性,多个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同一损害后果。
3、责任承担
共同侵权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或多个侵权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侵权人承担责任后,内部可以按照各自的过错程度进行追偿。

共同侵权行为与单独侵权行为存在明显区别。单独侵权行为是指由一个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而共同侵权行为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实施的。
1、主体数量
单独侵权行为的主体只有一个,而共同侵权行为的主体为二人以上。这是两者最直观的区别。例如,一个人在马路上不小心撞倒他人导致受伤,这是单独侵权行为;而如果是两个人在打闹过程中共同将第三人撞倒受伤,这就是共同侵权行为。
2、主观过错
单独侵权行为中,侵权人的过错是单一的,只涉及一个人的主观状态。而在共同侵权行为中,可能存在共同故意或共同过失,多个行为人之间的主观过错相互关联。比如在共同故意侵权中,多个行为人有共同的侵权故意,他们的主观状态是一致的。
3、责任承担方式
单独侵权行为由侵权人独自承担责任,而共同侵权行为的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这意味着在共同侵权中,受害人可以向任何一个侵权人主张全部赔偿,而在单独侵权中,受害人只能向实施侵权行为的单一主体主张赔偿。
在司法实践中,对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1、主观方面审查
法院会审查行为人是否存在共同故意或共同过失。对于共同故意,需要证明多个行为人之间有明确的意思联络,他们对侵权行为的实施和后果有共同的认识和追求。对于共同过失,要判断多个行为人是否都存在疏忽或懈怠,并且这种疏忽或懈怠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行为关联性判断
要确定多个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相互关联,是否构成一个统一的致损原因。例如,在一些环境污染案件中,多个企业的排污行为可能单独来看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多个企业的排污行为结合在一起导致了环境污染损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判断这些排污行为是否具有关联性。
3、损害后果同一性认定
法院需要判断多个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造成了同一损害后果。如果多个行为人的行为分别造成了不同的损害后果,那么就不构成共同侵权行为。例如,甲打伤了乙的手臂,丙同时砸坏了乙的汽车,这两个行为造成了不同的损害后果,不属于共同侵权行为。
综上所述,共同侵权行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侵权形态,它在类型、构成要件、与单独侵权行为的区别以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等方面都有其特点。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共同侵权行为的责任划分比例如何确定、共同侵权行为中的免责事由有哪些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法律方面有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