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交通事故正文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要怎样判刑

2025-10-17 19:23:16  分类:交通事故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李锦平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李锦平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内蒙古源生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严重的交通犯罪行为,根据法律规定,一般会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下将详细阐述相关法律判定及关联情况。

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要怎样判刑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明确的量刑规定。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例如,肇事者撞人后,明明有能力救助伤者却选择逃离现场,导致伤者因失血过多或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死亡。

2、具体量刑考量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具体的刑期。比如肇事者的主观故意程度、逃逸行为的恶劣程度、事后的悔罪表现等。如果肇事者在逃逸后有自首情节,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的损失,取得谅解等,在量刑时可能会适当从轻处罚。但总体来说,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起点是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要怎样判刑(0)

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民事赔偿责任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民事赔偿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一种经济补偿,旨在弥补他们因事故所遭受的损失。

1、赔偿项目

主要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赔偿责任主体

一般情况下,肇事司机是赔偿责任的直接主体。如果车辆有投保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会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超出保险责任范围的部分,由肇事司机承担。如果车辆所有人存在过错,如将车辆借给无驾驶证的人等,车辆所有人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如何认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中的因果关系

在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中,准确认定因果关系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肇事者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情节。

1、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需要判断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如果被害人在事故发生时已经死亡,或者即使肇事者不逃逸,被害人也会因伤势过重而死亡,那么就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例如,事故发生后,经过专业鉴定,被害人的致命伤是在事故瞬间造成的,且无法通过及时救助避免死亡,那么就不能将死亡结果归咎于逃逸行为。

2、证据的收集与审查

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因果关系。包括事故现场的勘查笔录、法医的尸检报告、证人证言、监控视频等。法院会对这些证据进行严格审查,以确定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如果证据不足,无法证明被害人的死亡与逃逸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就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

综上所述,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受到刑事和民事的双重制裁。在实际案例中,还有许多相关问题值得探讨,比如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如何区分,肇事逃逸后找人顶包的法律后果等。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