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肇事逃逸致人轻伤,通常会受到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同时逃逸者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从法律层面来看,电动车肇事逃逸致人轻伤的情况涉及到行政和民事两方面的责任。
在行政处罚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这是因为肇事逃逸的行为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干扰了事故的处理流程,即使只是造成了轻伤,也需要对逃逸者进行一定的惩戒,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交通的安全性。
在民事赔偿责任方面,逃逸者需要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赔偿。致人轻伤会涉及到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费用。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还需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电动车肇事逃逸致人轻伤后,逃逸者不仅要面临行政处罚,还需承担全面的民事赔偿责任,以弥补受害人因事故所遭受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