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后,若法院判决离婚,即便对方不同意、不签名,也不影响离婚判决的效力。法院的离婚判决是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一旦生效,婚姻关系即解除,无需对方签字同意。
在起诉离婚的过程中,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事实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当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符合法定离婚条件时,就会判决准予离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诉讼文书时,受送达人拒绝接收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也就是说,即使对方不签名接收离婚判决书,法院可以通过法定的留置送达等方式完成送达程序。离婚判决书的生效并不以对方签字为条件。一审离婚判决作出后,有15天的上诉期,如果对方在上诉期内没有上诉,那么上诉期满后判决就生效。二审离婚判决作出后立即生效。
一旦离婚判决生效,婚姻关系即正式解除,双方无需再办理其他手续来确认离婚。生效的离婚判决书与离婚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可以作为婚姻关系解除的证明。此后,双方可以凭生效的离婚判决书办理户口迁移、再婚登记等相关事务。所以,对方不同意不签名并不会阻碍离婚判决的生效和执行,当事人应积极关注判决的生效时间,并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后续事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条
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