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被拘留十五天是否有案底,需分情况判断。若为行政拘留,通常不会留下刑事案底;若为刑事拘留且之后被法院定罪,则会有案底。
首先要明确案底的概念,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对于行政拘留,这是一种治安管理处罚,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采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惩罚措施。当盗窃行为情节较轻,未达到刑事犯罪的标准时,可能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这种情况下,虽然在公安机关会有相关的违法记录,但这不属于刑事案底。不过该违法记录会在公安机关留存,在一些特定的职业背景调查等情形中可能会被查询到。
而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如果因盗窃被刑事拘留,后续经过法院审判,被认定构成盗窃罪,那么就会留下刑事案底。一旦有了刑事案底,会对个人产生诸多影响,比如在就业方面,很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在招聘时会对有刑事犯罪记录的人员进行限制;在出国、移民等方面也可能会遇到阻碍。
所以,判断盗窃被拘留十五天是否有案底,关键在于此次拘留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且是否被法院定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