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去法院起诉需要准备起诉状、相关证据、确定被告信息,同时要符合法院受理条件。
起诉状是起诉的重要文件。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如果原告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要写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这里要清晰阐述打架事件的经过、自己的诉求,比如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一是医疗相关证据,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医疗费发票等,这些能证明因打架所受到的身体伤害以及治疗花费。二是现场证据,如现场的照片、视频,能直观反映打架的场景和过程。三是证人证言,如果有现场目击证人,证人的证言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要让证人提供书面证言,并留下证人的联系方式等信息。
要明确被告信息。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具体身份信息,可能会导致法院无法受理案件。可以通过报警记录、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等途径获取被告的准确信息。
起诉要符合法院的受理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法院才会受理案件。在准备好上述材料后,就可以前往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材料,启动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