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刑事诉讼中辩护人和代理人的区别

2025-10-01 03:38:52
0 浏览
推荐律师
王启云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山东勤力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刑事诉讼中辩护人和代理人在服务对象、产生根据、诉讼地位、诉讼任务、权利依据等方面存在区别。

服务对象不同:辩护人服务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些人是被指控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个体,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被追诉的地位。而代理人服务的对象则是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自诉人是在自诉案件中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则是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

产生根据不同:辩护人参加诉讼的根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法院的指定。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委托辩护人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律师为其辩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等,法院会为其指定辩护人。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根据则只能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委托,没有法院指定这种方式。

诉讼地位不同:辩护人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以自己的意志开展辩护活动,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志的约束。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某些事实的陈述与辩护人认为的真实情况不符,辩护人也可以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独立的辩护。而代理人则不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他们必须在被代理人授权的范围内进行诉讼活动,其行为受到被代理人意志的限制。

诉讼任务不同:辩护人的诉讼任务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代理人的诉讼任务则是在授权范围内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其侧重点在于协助被代理人实现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各项权利,如要求赔偿损失、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等。

权利依据不同:辩护人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如会见权、阅卷权等,有些权利甚至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不具备的。而代理人的权利则来源于被代理人的授权,其权利范围取决于被代理人的授权程度。

刑事诉讼中辩护人和代理人的区别(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人。

辩护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43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