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拿到赔偿款的时间并不固定,快则一两个月,慢则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主要取决于单位是否配合、赔偿项目及支付主体、是否存在争议及法律程序等因素。
要明确赔偿的支付主体和赔偿项目。工伤赔偿一部分由用人单位支付,一部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单位为员工缴纳了工伤保险,一些赔偿项目如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而停工留薪期工资、五级和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等则由用人单位支付。
若单位积极配合且不存在争议,赔偿流程会相对较快。对于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在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单位需提交相关资料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理赔。社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通常会在一两个月内将赔偿款发放到位。例如,一些简单的工伤案件,在资料齐全、审核顺利的情况下,员工可能在鉴定结果出来后的一两个月就拿到了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赔偿。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所有的赔偿费用都由用人单位承担。此时,如果单位拒绝支付或者拖延支付,员工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员工可以先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一般需要在受理后的45天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的可以延长15天。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通常为6个月。在这个过程中,从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到最终拿到赔偿款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
如果赔偿涉及多个项目且金额较大,或者在赔偿过程中对某些赔偿项目的标准存在争议,也会导致赔偿时间延长。比如,对于伤残等级对应的赔偿标准,双方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需要进一步的举证和鉴定,这都会增加拿到赔偿款的时间成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