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揭贷款买房应注意四大事项,分别是充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了解贷款政策和利率、认真审查购房合同条款、选择可靠的贷款银行。
充分评估自身还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在决定按揭贷款买房前,要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收入水平,还要预估未来收入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除了每月的房贷还款额,生活中的各项日常开销、子女教育费用、赡养老人费用等都要纳入考量范围。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家庭预算来清晰掌握收支情况,避免因购房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或出现还款困难的局面。例如,如果每月收入扣除必要生活开销后所剩不多,却选择了高额的房贷还款,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如失业、生病等,就可能面临逾期还款的风险。
了解贷款政策和利率也是关键事项。不同时期的贷款政策会有所不同,比如首付比例、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都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同时,贷款利率的波动也会对还款总额产生重大影响。购房者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的信贷政策变化,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在利率方面,要清楚是选择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固定利率能让还款金额在贷款期限内保持稳定,便于规划财务;而浮动利率则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调整,如果未来利率下降,还款压力会相应减轻,但如果利率上升,还款额也会增加。
认真审查购房合同条款不容忽视。购房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其中的条款涉及房屋的交付时间、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诸多方面。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每一条款,对于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向开发商或律师咨询。特别是关于房屋面积误差的处理、产权办理的时间和方式、装修标准等关键内容,要明确具体的约定。如果合同存在不合理或不公平的条款,要与开发商协商修改,以避免日后出现纠纷时自己的权益受损。
选择可靠的贷款银行也十分必要。不同银行的贷款服务、利率水平、审批流程和还款方式等可能存在差异。要选择信誉良好、服务优质、贷款政策灵活的银行。可以通过咨询其他购房者、查看银行的评价和口碑等方式来了解银行的情况。同时,要了解银行的审批时间和放款速度,以免影响购房的进度。在与银行沟通贷款事宜时,要明确各项费用的收取标准,避免出现额外的费用支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