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证据本身没有固定的有效期限,只要证据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能证明待证事实,无论过了多少年都是有效的。但在实际法律程序中,会受诉讼时效、证据证明力变化等因素影响。
在法律层面,并没有明确规定出轨证据的有效时间限制。只要证据是真实取得,来源合法,并且与证明出轨这一事实具有关联,那么该证据从理论上来说就一直具有证明效力。
在实际的法律应用中,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证据发挥作用。诉讼时效。以离婚诉讼为例,如果一方基于另一方出轨要求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了诉讼时效才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诉讼,虽然证据本身还是有效的,但对方可能会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此时原告可能会丧失胜诉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证据的证明力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证人的记忆可能会随着时间逐渐模糊,其证言的可信度就会降低;一些电子证据,可能会因为存储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等原因,导致无法完整呈现当初的内容,从而削弱了证据的证明力。
在不同的法律场景中,证据的有效性也会受到不同的考量。如果是在离婚诉讼中,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证据是否能证明出轨事实以及是否达到需要给予损害赔偿等程度;而如果是在涉及名誉权等其他纠纷中,对于出轨证据的审查重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虽然出轨证据本身没有有效期限,但在实际运用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