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后财产纠纷处理流程一般为协商解决、收集证据、提起诉讼、参加庭审、执行判决。先尝试自行协商,协商不成则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起诉,法院受理后会安排庭审,最后根据判决结果执行。
协商解决。在协议离婚后出现财产纠纷,双方可以先尝试自行沟通协商。这是最简便、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就财产分割的问题重新进行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和各自的需求,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纠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避免对双方关系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若协商无果,就需要收集证据。证据是处理财产纠纷的关键。需要收集与财产相关的各种证据,如财产的产权证书、购买合同、银行转账记录、财产清单等。这些证据能够证明财产的归属、价值以及在离婚时的分割情况。同时,还可以收集与双方协商过程有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邮件等,以证明双方曾经就财产分割问题进行过沟通。
提起诉讼。在收集好证据后,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需要准备好起诉状,在起诉状中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会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予以立案,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之后是参加庭审。立案后,法院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需要出示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查明事实真相,并依法作出判决。双方当事人需要遵守庭审纪律,尊重法官和对方当事人。
执行判决。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上诉。如果双方都没有上诉,判决生效后,双方就需要按照判决结果执行。如果一方不履行判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以上流程,可以较为妥善地处理协议离婚后的财产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