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费能强制执行。当负有支付赡养费义务的一方不履行支付义务时,享有权利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法律体系中,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当父母通过合法途径,比如向法院提起诉讼,获得了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的生效判决或裁定,但子女仍然拒绝支付时,法律赋予了父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法院在接到强制执行申请后,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执行措施。例如,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被申请执行人账户内的资金进行相应的操作,以实现赡养费的支付。还可以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比如从其工资、奖金等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用于支付赡养费。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将这些财产变现后用于支付赡养费。
需要注意的是,强制执行是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法院会保障被申请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基本生活需要,在采取执行措施时会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和生活用品。同时,强制执行也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促使义务人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家庭的和谐稳定。所以,赡养费是能够通过强制执行来确保支付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