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房买卖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
房改房又可以叫做已购公房,是指享受国家房改优惠政策的住宅。当出现房改房买卖纠纷时,有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协商解决: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解决方式。买卖双方可以直接就纠纷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简单快捷、成本低,并且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例如,若因房屋附属设施的交付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确定合理的交付时间和方式。
调解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可以请求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进行调解。这些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能够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比如,在价格争议纠纷中,调解机构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房屋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
仲裁解决:前提是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了仲裁协议。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快捷性等特点。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按照仲裁规则进行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执行。不过,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一旦裁决作出,就不能再就同一纠纷向法院起诉。
诉讼解决:如果上述方式都无法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证据进行审理和判决。诉讼程序相对复杂,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它是最具权威性和强制力的解决方式。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例如,在房屋质量纠纷中,需要提供房屋质量检测报告等证据。在解决房改房买卖纠纷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五条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