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中借款人不还欠款的老赖行为,民法上规定出借人有权要求其偿还本金与利息,还可主张逾期利息;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民法领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合法的民间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当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时,出借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会审查借贷事实是否真实存在、借贷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等。如果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分,法院会判决借款人偿还借款本金以及约定的利息。若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视为没有利息,但出借人可以主张自逾期还款之日起的逾期利息。
在执行阶段,如果借款人仍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还款义务,出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法院还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对于情节严重的老赖行为,可能会触犯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法律对于民间借贷中的老赖行为构建了多层次的规制体系,从民事责任的承担到刑事责任的追究,旨在保障出借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司法权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