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夫妻双方财产申报流程一般包括法院通知、填写申报书、提交申报材料、核查申报内容等步骤。
在离婚诉讼中,法院受理案件后,会向双方当事人送达《离婚案件财产申报令》等相关法律文书,明确告知当事人财产申报的义务、申报范围、申报期限以及不如实申报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等内容。这是启动财产申报流程的重要环节,让双方清楚知晓自己在财产申报方面的权利和责任。
夫妻双方需要按照要求填写财产申报书。申报书的内容通常涵盖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详细信息。夫妻共同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房产,需注明房产的位置、购买时间、产权登记情况等;车辆,要说明车辆的品牌、型号、购买价格等;银行存款,需提供开户银行、账号及存款余额;投资,如股票、基金等的持有情况;债权债务,包括债权的金额、债务人信息以及债务的用途、债权人信息等。个人财产也应如实申报,比如一方婚前购买的房产等。
双方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填写完整的申报书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提交给法院。证明材料可以是房产证、车辆行驶证、银行对账单、投资交易记录等,这些材料能够有力地支撑申报内容的真实性。
之后,法院会对双方提交的财产申报内容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多样,可能会要求双方进一步补充证据,或者依职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例如,向银行查询存款情况,向不动产登记部门查询房产信息等。
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申报或者虚假申报财产,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责令改正、罚款、拘留等。情节严重的,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对该方少分或者不分。通过这样的流程,能够保障离婚案件中财产分割的公平、公正,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