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纠纷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 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在现实中,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当劳动者因工受伤或遭遇其他劳动权益问题时,双方就会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产生争议。例如,一些临时工、季节工等,他们可能没有正式的合同,但实际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此时就可能需要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来确认劳动关系。
2. 劳动合同相关争议: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用人单位提供的合同条款不合理、存在霸王条款等情况。履行过程中,可能会有劳动者未按合同约定完成工作任务,或者用人单位未按照合同支付工资等问题。变更劳动合同时,如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也容易引发争议。而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方面,用人单位可能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擅自离职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纠纷。
3. 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争议:用人单位可能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将其除名或辞退,但劳动者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未达到严重违反的程度。另一方面,劳动者辞职时,用人单位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办理离职手续,或者克扣工资等,从而引发争议。
4.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争议:工作时间上,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要求劳动者超时加班且不支付加班费。休息休假方面,法定节假日、年休假等如果用人单位不按照规定执行,也会引发纠纷。社会保险方面,用人单位可能存在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福利和培训方面,用人单位可能承诺的福利未兑现,或者培训费用的承担等问题也可能引发争议。劳动保护方面,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身体受到伤害,也会产生纠纷。
5. 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争议:劳动报酬方面,常见的有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等情况。工伤医疗费方面,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的工伤医疗费用,劳动者就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方面,当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需要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时,可能会出现计算标准、支付金额等方面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劳动争议类型,这些都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