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农村标准与城镇标准主要在赔偿金额计算上存在区别,一般城镇标准赔偿金额高于农村标准,这种差异源于二者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等统计数据上的不同。
赔偿依据不同。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及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会依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城镇标准依据的是城镇居民相关统计数据,农村标准则依据农村居民的统计数据。通常情况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赔偿金额差异。以残疾赔偿金为例,计算公式为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假设伤残系数和赔偿年限相同,由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大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那么按照城镇标准计算出的残疾赔偿金数额会比农村标准高很多。死亡赔偿金同理,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也是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特殊情况统一标准。在一些地区,为了避免同命不同价的现象,会根据相关规定在某些情形下统一适用城镇标准。例如,在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案件中,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部分受害人虽然是农村户口,但在城镇连续居住、生活满一定时间,且主要收入来源地为城镇的,也可能按照城镇标准进行赔偿。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一些地方已经取消了农村和城镇标准的区分,统一按照一个标准进行人身损害赔偿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