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借贷型诈骗怎么认定

2025-10-19 08:29:27
0 浏览
推荐律师
何晓伦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福建学恒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借贷型诈骗的认定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般要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以及被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等方面判断。

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是认定借贷型诈骗的关键。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一是看行为人借款的理由与实际用途。如果行为人编造虚假的借款理由,将所借款项用于赌博、挥霍等非法或非正当用途,而不是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等合理用途,那么可以推断其可能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例如,行为人谎称借款用于企业的生产扩大,但实际上却将钱拿去赌博输光了,这种情况就值得怀疑。二是看行为人借款时的还款能力。若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还款能力,却大量借款,也可能表明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比如,行为人已经负债累累,且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却仍向多人高额借款。

客观上实施欺诈行为也是重要认定因素。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是指编造不存在的情况,如虚构自己拥有房产、企业等资产作为借款的担保;隐瞒真相则是指故意不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财务状况、债务情况等。例如,行为人已经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却在借款时隐瞒这一事实,让债权人误以为其有足够的资产作为还款保障。

被害人需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也就是说,被害人是因为行为人的欺诈行为而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从而将自己的财产借给行为人。如果被害人并没有因为行为人的欺诈行为而产生错误认识,或者虽然产生了错误认识但并非基于此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那么就不构成借贷型诈骗。例如,被害人虽然知道行为人可能有欺诈行为,但出于同情等其他原因还是将钱借给了行为人,这种情况就不符合借贷型诈骗的构成要件。只有当以上几个方面都符合时,才能认定为借贷型诈骗。

借贷型诈骗怎么认定(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147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