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被判后再次行医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构成非法行医罪。对于这种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体现了法律对非法行医行为的严厉打击,以保障公众的医疗安全和健康。
非法行医被判后再次行医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判定为情节严重的情况
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就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这意味着只要有过两次行政处罚记录后仍继续非法行医,就达到了入罪标准。
2、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认定
如果再次非法行医过程中,造成就诊人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等情形,会被认定为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此时量刑会提升到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后果
若因再次非法行医直接导致就诊人死亡,那么行为人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严厉刑罚。

非法行医被判后再次行医会带来诸多危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1、医疗技术缺乏保障
非法行医者往往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和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诊断病情,采用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从而延误患者的病情,导致病情恶化。例如,一些非法行医者在治疗感冒等常见疾病时,可能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2、医疗环境和设备差
再次非法行医的场所通常卫生条件恶劣,缺乏必要的消毒设备和防护措施。这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染其他疾病。而且他们使用的医疗设备可能陈旧、简陋,甚至是不合格的产品,无法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检查和有效的治疗。
3、扰乱医疗市场秩序
非法行医者通过不正当手段吸引患者,以低价、虚假宣传等方式与正规医疗机构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不仅影响了正规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也使得医疗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医疗服务质量。
防范非法行医被判后再次行医的情况发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加强监管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市场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定期对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非法行医行为。同时,要加强对行政处罚记录的管理,对有过非法行医记录的人员进行重点监控,防止他们再次非法行医。
2、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医疗知识和辨别非法行医的方法。让公众了解非法行医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相信非法行医者的虚假宣传,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
3、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卫生、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于非法行医被判后再次行医的人员,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还要在市场准入、信用记录等方面进行限制,使其在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受到约束,从而有效遏制其再次非法行医的行为。
综上所述,非法行医被判后再次行医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且危害极大,我们需要从处罚、防范等多方面来应对。大家可能还关心非法行医的证据如何收集、正规医疗机构的资质如何查询等问题。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与非法行医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