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外孙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只有在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时,姥姥才可能成为外孙女的监护人。这需要依据法定顺序,姥姥在第二顺序有监护资格,但还需综合考虑其监护能力、意愿等因素,由相关部门指定或依法确定。
在通常情形下,姥姥并非外孙女的监护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当然的法定监护人。这是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的。父母对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责任,在正常情况下,父母会陪伴子女成长,履行监护职责。
1、特殊情况
不过,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当外孙女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时,姥姥有可能成为外孙女的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监护的顺序,在这种情况下,姥姥属于第二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姥姥必然成为监护人,还需要考虑姥姥是否有监护能力,比如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身体条件和精神状况等。
2、监护确定程序
如果有多个符合条件的人都想成为监护人,可能需要由相关部门进行指定。比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在尊重被监护人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如果对指定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姥姥成为外孙女监护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外孙女的父母死亡是最直接的情形。父母去世后,外孙女失去了第一顺序的法定监护人,姥姥作为有血缘关系且有一定情感联系的亲属,就有机会成为监护人。
1、父母丧失监护能力
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也会使姥姥可能成为监护人。这可能包括父母因严重的精神疾病、身体残疾等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职责。例如,父母因车祸导致脑部受损,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对子女进行监护。
2、其他情况
如果外孙女的父母存在严重侵害外孙女权益的行为,如虐待、遗弃等,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后,姥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监护人。同时,姥姥自身需要有监护能力,并且愿意承担监护责任,还要经过法定的程序来确定监护关系。
当姥姥具备成为外孙女监护人的条件后,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如果没有争议,姥姥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监护关系。比如与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如外孙女的祖父母等进行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然后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
1、指定监护程序
如果存在争议,就需要通过指定监护程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会在尊重被监护人意愿的基础上,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在指定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监护人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与被监护人的感情等。
2、法院指定程序
如果对指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人民法院会通过审理案件,审查相关证据,判断谁更适合担任监护人。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当事人都有权利进行陈述和辩论,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最终,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作出判决,确定监护人。
综上所述,姥姥在一般情况下不是外孙女的监护人,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成为监护人,且需要遵循法定程序。生活中还可能存在监护权变更、监护职责履行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监护方面有任何法律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