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想要收回承包出去的土地时,要依据土地承包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若合同有提前收回约定,按约定执行;无约定则双方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若存在承包方违约等法定情形,发包方有权依法收回。同时,要考虑土地流转方式等因素,不同情况收回方式有别。
要收回承包出去的土地,首先要查看土地承包合同。合同是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如果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发包方可以提前收回土地的情形,比如承包方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土地、未按时支付承包费用等,在这些情形出现时,发包方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和方式收回土地。
1、协商解决
如果合同没有相关约定,发包方可以与承包方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要清晰地表达自己收回土地的意愿和原因,争取承包方的理解和配合。协商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理性和克制,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2、第三方介入
若协商不成,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比如当地的村委会、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具有一定的调解经验和公信力,能够在双方之间起到沟通和协调的作用,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3、法律途径
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发包方可以考虑通过仲裁或诉讼的方式来收回土地。在采取法律途径之前,要收集好相关的证据,如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方违约的证据等,以增加自己在仲裁或诉讼中的胜算。

当承包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发包方收回土地相对更有依据。常见的违约行为包括未按约定支付承包费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
1、固定违约证据
一旦发现承包方违约,发包方要及时固定证据。例如,对于未支付承包费用的情况,可以通过书面催款函、聊天记录等方式证明承包方的违约事实;对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可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土地现状。
2、书面通知承包方
在固定证据后,发包方应向承包方发出书面通知,告知其违约行为以及发包方将依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收回土地的决定。通知中要明确收回土地的时间和方式等内容。
3、依法收回土地
如果承包方在收到通知后仍不纠正违约行为,发包方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收回土地。如果承包方拒绝交出土地,发包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后要收回土地,情况相对复杂,要根据不同的流转方式来处理。
1、转包和出租方式
如果是转包或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发包方要收回土地,首先要与承包方协商。如果承包方同意,且流转期限未到,承包方要与受让方协商解除流转合同。如果受让方不同意解除,发包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承包方承担违约责任。
2、转让方式
如果是转让方式流转的土地,经发包方同意后,受让方与发包方建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在这种情况下,发包方一般不能随意收回土地,除非受让方出现法定的可以收回土地的情形,如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等。
3、入股方式
以入股方式流转土地的,承包方成为公司或合作社的股东。要收回土地,需要按照公司章程或合作社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如召开股东大会或社员大会等,协商解决土地收回的问题。
收回承包出去的土地需要综合考虑合同约定、法律规定以及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在处理过程中,要遵循合法、合理、公平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土地权属纠纷、承包期限计算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收回承包土地过程中遇到法律难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和建议。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