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医疗纠纷正文

非法行医罪既遂是如何判罚的

2025-11-23 07:59:31  分类:医疗纠纷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杨红伟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杨红伟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河南领英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非法行医罪既遂的判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认定情节和量刑。

一、非法行医罪既遂是如何判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情节严重的认定

“情节严重”是认定非法行医罪既遂的重要标准。一般包括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造成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贻误诊治或者造成交叉感染等情形。当达到情节严重程度,就会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情形

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通常是指造成就诊人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对于这种情况,量刑会提高到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判罚

如果非法行医行为直接导致就诊人死亡,那么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严厉刑罚。

非法行医罪既遂是如何判罚的(0)

二、非法行医罪既遂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有哪些

情节严重是非法行医罪既遂判罚中一个关键的界定标准。具体情形包括多个方面。

1、多次违法的情况

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属于情节严重。这体现了行为人屡教不改的主观恶性,严重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

2、对特殊人群的危害

在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特殊时期,造成突发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贻误诊治或者造成交叉感染等情形,也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因为这不仅危害了患者个人的健康,还可能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

3、造成一定人身损害的

虽然未达到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程度,但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也属于情节严重的范畴。

三、非法行医罪既遂造成严重后果如何量刑

当非法行医罪既遂造成严重后果时,量刑会有相应的提高。

1、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量刑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一般是指造成就诊人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这种情况下,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损害的具体程度、对就诊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因素。

2、造成就诊人死亡的量刑

造成就诊人死亡是最为严重的后果,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认定时,需要严格审查非法行医行为与就诊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非法行医行为是导致就诊人死亡的直接原因,那么就会按照此标准量刑。

非法行医罪既遂的判罚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很多与非法行医相关的复杂法律问题,比如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非法行医罪中共同犯罪的认定等。如果您遇到这些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专业律师会为您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并且之前缴纳的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生活和工作,同时确保其遵守相关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款没约定利息能否要求支付利息
借款没约定利息,一般不能要求支付利息。但存在特殊情况,自然人之间借款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非自然人之间借款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合同内容、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