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房产纠纷正文

诈骗未遂怎么样不判刑

2025-11-05 06:50:09  分类:房产纠纷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徐新新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徐新新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湖北大纲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诈骗未遂是否判刑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可不认为是犯罪;若有自首、立功、积极退赃退赔等情节,也可能不判刑。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特定条件,检察院可作不起诉决定。整体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情来确定。

一、诈骗未遂怎么样不判刑

诈骗未遂并非必然会被判刑,存在多种情形可使其不被判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如果诈骗未遂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比如,行为人只是有初步的诈骗意图和简单的行为尝试,但尚未对被害人造成实际的经济损失,且诈骗的手段、规模等各方面都非常轻微,这种情况下可能不被认定为犯罪,自然也就不会判刑。

1、具有法定从宽情节

若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立功等情节,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立功则是指犯罪嫌疑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例如,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诈骗未遂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了自己的诈骗计划和行为,同时还揭发了其他诈骗团伙的犯罪线索,经公安机关查证属实,这种情况下就可能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有可能不判刑。

2、积极退赃退赔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诈骗未遂后,积极主动地将可能骗取的财物返还给被害人,或者对被害人进行了相应的经济赔偿,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例如,行为人在诈骗过程中已经获取了部分被害人的信息,但还未实际骗取到财物,此时主动联系被害人并归还可能涉及的财物,且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书,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这些情节,有可能作出不判刑的决定。

3、认罪认罚

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在一些轻微的诈骗未遂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积极认罪认罚,检察院根据具体情况,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诈骗未遂怎么样不判刑(0)

二、诈骗未遂不判刑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诈骗未遂不判刑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提供了总体标准,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为诈骗未遂不判刑提供了原则性的法律支撑。

1、关于未遂犯的规定

《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在诈骗未遂案件中,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减轻处罚,甚至不判刑。例如,与既遂的诈骗犯罪相比,未遂的诈骗行为在造成的危害后果上相对较小,那么在量刑时就会体现出差异。

2、自首和立功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了自首的情形和处罚原则,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第六十八条规定了立功的情形和处罚原则,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些规定为诈骗未遂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因自首、立功而不判刑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

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在诈骗未遂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如果符合认罪认罚的条件,检察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从宽处理。

三、诈骗未遂不判刑的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诈骗未遂不判刑的情况。以下为一个典型案例,李某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因生活压力想快速赚钱,便萌生了诈骗的想法。他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投资项目信息,吸引了一些被害人咨询,但在与被害人进一步沟通并准备实施诈骗转账时,由于自身紧张、害怕,主动放弃了诈骗行为,并向被害人说明了真相。

1、情节轻微

在这个案例中,李某的诈骗行为处于未遂状态,且情节较为轻微。他只是通过网络发布了虚假信息,尚未实际骗取到被害人的财物,对被害人的实际经济损失为零。同时,他发布虚假信息的范围也相对较小,没有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2、主动放弃犯罪

李某在实施诈骗过程中,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这体现了他主观上的悔悟和对犯罪行为的否定。他向被害人说明了真相,避免了被害人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这种主动纠错的行为在量刑时会被重点考虑。

3、处理结果

公安机关在调查后,认为李某的行为符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不认为是犯罪。最终,李某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没有被判刑。这个案例表明,在诈骗未遂案件中,如果符合情节轻微、主动放弃犯罪等条件,是有可能不被判刑的。

综上所述,诈骗未遂在多种情况下可以不被判刑,包括情节轻微、具有法定从宽情节、积极退赃退赔、认罪认罚等。法律也为这些情形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可以看到这些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具体的案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法律问题,比如诈骗未遂被起诉了该如何应对、诈骗未遂不判刑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等,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律师会为大家咨询解答法律问题。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
劳动仲裁后社保怎么补缴
劳动仲裁后补缴社保,需用人单位携带相关材料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补缴手续,若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劳动者通过劳动仲裁判定用人单位应为其补缴社保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补缴流程。明确补缴主体。补缴社保的责任主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