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的概念,只要办理了离婚登记或经法院判决、调解离婚,婚姻关系就合法解除。假离婚买房可能面临财产分割难以反悔、丧失复婚自由、弄假成真人财两空、涉嫌诈骗等法律风险。
从法律层面来看,只要夫妻双方依照法定程序办理了离婚手续,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并不存在所谓“假离婚”的说法。一旦完成离婚登记,或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就意味着夫妻关系从法律上终结。
财产分割方面,在假离婚时,夫妻通常会对财产进行分割。一般情况下,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一方想要反悔,要求重新分割财产,必须在离婚后一年内提出,并且需要证明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否则法院会驳回其诉讼请求。这意味着,一旦在离婚协议中对财产进行了不合理的分配,可能很难再通过法律途径重新调整。
复婚自由问题,离婚后,双方都有了重新选择婚姻对象的自由。原本计划“假离婚”买房后再复婚的夫妻,可能会出现一方不愿意复婚的情况。另一方无法强迫对方复婚,只能接受婚姻关系无法恢复的现实,从而面临人财两空的局面。
信用及法律责任风险,如果在购房过程中,为了获取购房资格或贷款优惠等,提供虚假材料或信息,可能涉嫌欺诈。一旦被发现,不仅可能导致购房合同无效,还可能面临银行收回贷款、承担违约责任等后果。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也会对个人的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未来的金融活动。
假离婚买房存在诸多法律风险,在做出此类决定前,务必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可能面临的后果。
法律依据:
《婚姻登记条例》 第十条
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第十一条
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二)本人的结婚证;
(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