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别人起诉后,应积极应对,首先要签收法院送达的各种诉讼文书,然后仔细阅读起诉状内容,接着委托诉讼代理人,收集相关证据,按时提交答辩状,最后按时参加庭审。
当被别人起诉后,第一步是签收法院送达的各种诉讼文书,包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这些文书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比如开庭的时间、地点,原告的诉求等,务必妥善保管。若拒绝签收,可能会对后续的应对产生不利影响,法院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送达,并且可能会被视为放弃某些权利。
之后,要认真阅读原告的起诉状。起诉状中会清晰阐述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通过仔细研读,能明确对方的主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分析对方的诉求是否合理,事实和理由是否存在漏洞等。
如果自身对法律程序不太熟悉,建议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是律师,也可以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公民。律师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诉讼经验,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全面的法律帮助,制定合理的诉讼策略。
收集证据是应对诉讼的关键环节。根据原告的诉求和理由,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证据可以是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在收集证据时要注意合法性和关联性,确保证据能够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要按照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提交证据,逾期提交可能不被法院采纳。
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辩状也是重要的一步。答辩状是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状进行回应和反驳的文书。在答辩状中,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对原告的诉求进行有理有据的辩驳。
一定要按时参加庭审。庭审是解决纠纷的重要环节,在庭审中,当事人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意见,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法院可能会缺席判决,这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