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犯罪的追诉期时长并不固定,需根据具体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来确定,涵盖5年、10年、15年和20年等不同情况。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追诉期是一个重要概念,它与违法犯罪息息相关。追诉期指的是按照刑法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对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作出了明确规定。
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这意味着如果犯罪对应的法定最高刑低于五年有期徒刑,在犯罪行为发生五年后,一般就不再对犯罪分子进行追诉。例如一些情节相对较轻的犯罪,如部分数额不大的盗窃罪等可能适用此规定。
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这类犯罪的严重程度较前者有所增加,所以追诉期也相应延长。比如某些诈骗犯罪,如果根据其犯罪情节对应的法定最高刑在此区间,就适用十年的追诉期。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犯罪,当法定最高刑达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时,追诉期延长至十五年。像一些暴力犯罪,若其法定量刑在这个范围,就遵循此追诉期限。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这种情况针对的是极其严重的犯罪,如严重的故意杀人罪等。不过即便过了二十年,在特殊情况下,经过特定程序仍有可能继续追诉。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