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能构成诈骗罪,单位实施诈骗行为,一般以合同诈骗罪论处,单位构成合同诈骗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情节轻重判处相应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主体。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单位常常实施诈骗行为,这种情况下通常会以合同诈骗罪来处理。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包含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对于合同诈骗罪的量刑,《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明确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单位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判断诈骗行为是否体现单位意志、是否为了单位利益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
单位虽不能构成诈骗罪,但实施诈骗相关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