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法律效力的以房子抵押借款的借条,需包含双方身份信息、借款详情、抵押信息、法律责任等关键内容,且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
借条的开头应明确表明“借条”字样。在借条中,要清晰记录双方的身份信息。出借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地址等要准确无误;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地址同样需要详细记载,确保双方身份明确,以便在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中能够准确识别当事人。
借款详情部分是借条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写明借款金额,需同时用大写和小写两种方式标注,例如“人民币壹万元整(¥10000元)”,避免金额产生歧义。借款用途也应明确说明,比如用于生意周转、购房等。借款利息的约定要符合法律规定,目前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是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借款期限要明确起止日期,如“自[具体借款日期]起至[具体还款日期]止”。还款方式也需清晰表述,是一次性还款还是分期还款等。
抵押信息方面,要详细描述用于抵押的房子情况。包括房屋的具体地址、房产证编号、房屋面积等。明确抵押的范围,如是否包含房屋内的附属设施等。同时,要说明抵押担保的范围,一般包括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法律责任部分也不可忽视。要约定若借款人到期不能还款,出借人有权如何处置抵押的房子。可以约定通过协商折价、拍卖、变卖等方式实现抵押权。借条中还应明确双方若发生纠纷的解决方式,如约定由哪个法院管辖等。
借条应由双方当事人签字并按手印,注明借条签订的日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进行公证,以增强借条的证明力。需要注意的是,以房子抵押借款,还应到相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这样才能使抵押权合法设立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