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房买卖纠纷通常是可以起诉对方的。当双方就房改房买卖出现争议且无法协商解决时,当事人有权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房改房是指城镇职工根据国家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已建公有住房。在房改房买卖过程中,由于涉及政策规定、产权归属等复杂问题,容易产生纠纷。
从法律角度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即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在房改房买卖纠纷中,只要符合这些条件,就可以向法院起诉。
常见的房改房买卖纠纷包括产权纠纷、买卖协议效力纠纷、过户纠纷等。例如,在产权纠纷方面,如果卖方隐瞒了房改房存在共有人的情况,导致买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买卖合同,之后共有人不同意出售,这就会引发纠纷。买方可以基于卖方的欺诈行为,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购房款并赔偿损失。
对于买卖协议效力纠纷,如果协议违反了房改房政策的强制性规定,如未达到规定的上市交易年限就进行买卖,协议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此时,当事人可以起诉要求确认协议无效,并根据过错原则进行责任划分和损失赔偿。
在过户纠纷中,如果卖方拒绝配合办理过户手续,买方可以起诉要求卖方履行合同义务,协助办理过户。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不过,在起诉前,当事人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如买卖合同、付款凭证、产权证书等,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问题,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房改房买卖纠纷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起诉对方来解决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