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仍可通过与债务人协商让其自愿履行、达成还款协议、保留债务人同意履行的证据等方式来保障权益,也可向法院起诉,虽然债务人可能以时效抗辩,但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规定。
在法律层面,诉讼时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借条超过诉讼时效并不意味着债权人彻底丧失债权,只是在法律程序上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可以尝试与债务人进行友好协商。如果债务人愿意主动履行债务,那么债权人的权益就能得到实现。因为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例如,债权人可以和债务人面对面沟通,说明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让债务人还款。
与债务人达成新的还款协议是一个有效的办法。根据法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还款协议受法律保护。比如,双方重新签订一份还款计划,明确还款的时间、金额等内容。
要注意保留债务人同意履行债务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书面的承诺、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只要能证明债务人承认该债务并同意履行,那么在后续可能的法律程序中就会起到关键作用。
即使借条超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依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受理该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只有当债务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时,法院才会审查诉讼时效问题。如果债务人未提出时效抗辩,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也就是说,债权人仍有通过诉讼获得胜诉的机会。
借条超过诉讼时效后,债权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益,要积极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