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债权债务正文

业主抵押房出售属不属于诈骗

2025-11-28 13:53:41  分类:债权债务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徐新新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徐新新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湖北大纲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业主抵押房出售是否属于诈骗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业主隐瞒房屋抵押事实将其出售,且具有非法占有购房款的目的,可能构成诈骗;若如实告知或虽未告知但无非法占有的故意,则一般不构成诈骗。判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如业主的主观意图、是否隐瞒关键信息等。

一、业主抵押房出售属不属于诈骗

业主抵押房出售不一定属于诈骗,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1、构成诈骗的情况

如果业主在出售抵押房时,故意隐瞒房屋已被抵押的事实,并且将购房款非法占有,导致购房者遭受重大损失,这种行为很可能构成诈骗。例如,业主A将抵押给银行的房屋卖给购房者B,收取购房款后用于个人挥霍,且不打算偿还银行贷款,也不解决房屋抵押问题,使购房者B无法取得房屋产权,此时业主A的行为就符合诈骗的特征。

2、不构成诈骗的情况

若业主在出售房屋时如实告知购房者房屋存在抵押的情况,或者虽然没有告知,但在收取购房款后积极解决抵押问题,保证购房者能够顺利取得房屋产权,这种情况下一般不构成诈骗。比如业主C告知购房者D房屋有抵押,并且用购房款偿还了部分贷款,积极与银行协商解除抵押手续,那么就不构成诈骗。

业主抵押房出售属不属于诈骗(0)

二、业主隐瞒抵押房出售构成诈骗的认定标准

认定业主隐瞒抵押房出售构成诈骗,有以下几个关键标准。

1、主观故意

业主必须具有非法占有购房款的故意。如果业主只是因为疏忽没有告知抵押情况,或者是因为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无法解决抵押问题,但有还款和解决抵押的意愿,就不能认定为主观故意诈骗。例如,业主E因突发疾病急需资金,未告知购房者房屋抵押情况收取房款用于治疗,但打算病好后解决抵押问题,这种情况就较难认定为主观故意诈骗。

2、隐瞒行为

业主有故意隐瞒房屋抵押事实的行为。购房者基于对房屋产权清晰的合理信赖才会购买房屋,如果业主故意不告知,使购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购房合同,就可能构成诈骗。比如业主F在与购房者G签订合同过程中刻意回避房屋抵押话题,导致购房者G误以为房屋无抵押而付款。

3、造成损失

购房者因业主的隐瞒行为遭受了实际损失。如果业主虽然隐瞒了抵押情况,但在购房者发现后及时解决了抵押问题,没有给购房者造成损失,一般也不构成诈骗。

三、如何避免购买到抵押房遭遇诈骗

为避免购买到抵押房遭遇诈骗,购房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产权调查

购房者在购房前应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产权调查,了解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限制交易的情况。这样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购买到有问题的房屋。例如,购房者H在准备购买房屋前,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发现房屋已被抵押,从而避免了潜在的风险。

2、合同约定

在购房合同中明确约定房屋不存在抵押等情况,并约定如果存在虚假情况,业主应承担的违约责任。这样可以在发生问题时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比如购房者I与业主J签订的购房合同中明确规定,若房屋存在抵押情况,业主J需双倍返还购房款。

3、资金监管

可以通过资金监管的方式保障购房款的安全。将购房款存入第三方监管账户,待房屋产权过户等手续完成后再将款项支付给业主。这样可以防止业主挪用购房款,减少诈骗的风险。

业主抵押房出售是否构成诈骗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在购房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比如不确定房屋抵押情况是否影响合同效力,或者遭遇疑似诈骗行为不知如何维权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并且之前缴纳的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生活和工作,同时确保其遵守相关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借款没约定利息能否要求支付利息
借款没约定利息,一般不能要求支付利息。但存在特殊情况,自然人之间借款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非自然人之间借款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合同内容、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