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刑事辩护正文

构成遗弃罪判几年

2025-10-20 15:59:33  分类:刑事辩护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曹顺祥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曹顺祥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隆安(太原)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遗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文将围绕构成遗弃罪的判刑情况及相关延伸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构成遗弃罪判几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情节恶劣的判定

司法实践中,情节恶劣通常包括因遗弃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入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只有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才构成遗弃罪。

2、量刑考量因素

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犯罪人的主观故意程度,如果是故意恶意遗弃,且动机卑鄙,可能会从重处罚。同时,犯罪人的悔罪表现、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等,也会影响最终的量刑。如果犯罪人在案发后积极弥补过错,对被害人进行照顾和补偿,法院可能会从轻处罚。

构成遗弃罪判几年(0)

二、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要构成遗弃罪,需要满足一定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

遗弃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这种扶养义务是基于法律规定产生的,比如夫妻之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

2、主观要件

行为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如果是因为确实没有能力扶养,如经济极度困难、自身患有严重疾病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履行扶养义务,则不构成遗弃罪。

3、客体要件

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以及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其犯罪对象仅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4、客观要件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这里的扶养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以及夫妻之间的扶养等。

三、遗弃罪与虐待罪的区别是什么

遗弃罪和虐待罪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区别。

1、犯罪对象不同

遗弃罪的对象仅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而虐待罪的对象可以是家庭中的任何成员,没有行为能力的限制。

2、犯罪行为方式不同

遗弃罪主要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即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而虐待罪主要是以作为的方式实施,如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等,通常表现为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

3、犯罪目的不同

遗弃罪的目的是摆脱、逃避履行扶养义务;而虐待罪的目的是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4、量刑不同

遗弃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虐待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了解构成遗弃罪的判刑情况以及相关构成要件、与其他罪名的区别等内容,对于准确认定犯罪和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生活中可能还存在遗弃罪与其他罪名的竞合、遗弃罪的追诉时效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法律方面有疑问,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