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是什么意思

2025-11-18 01:59:13
0 浏览
推荐律师
李涵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市盈科(哈尔滨)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负有赡养、抚养或扶养义务的人。赡养针对长辈,抚养针对晚辈,扶养则多适用于平辈之间。

在法律层面,赡养、抚养和扶养有着明确的定义和相应的义务人。

赡养义务:赡养主要是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经济上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在精神上予以慰藉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如果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例如,当父母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应当为其提供住房、支付医疗费用等,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抚养义务:抚养通常是指父母或长辈对未成年子女或晚辈的养育和照顾。这包括提供生活所需、教育费用、医疗保障等。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抚养人,在子女成年之前,有责任保障其健康成长。即使父母离婚,双方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比如,父母要为子女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送子女上学接受教育等。

扶养义务:扶养一般适用于平辈之间,如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在特定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明确了不同亲属关系之间的法律责任,有助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5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