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税务类纠纷正文

逃税罪既遂怎么判刑

2025-11-10 16:02:49  分类:税务类纠纷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赵佰龙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赵佰龙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天津元庆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逃税罪既遂的判刑需依据逃税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而言,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一、逃税罪既遂怎么判刑

逃税罪既遂的判刑要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判定。

1、基本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这里的“数额较大”,在司法实践中通常结合具体的司法解释和当地经济水平来确定。

2、加重量刑标准

如果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同样需依据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判断。

3、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若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不过,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逃税罪既遂怎么判刑(0)

二、逃税罪既遂判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逃税罪既遂判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逃税数额

逃税数额是影响判刑的关键因素之一。数额越大,表明犯罪的危害程度越高,判刑也会相应更重。例如,逃税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比例高的,会适用加重的量刑标准

2、占应纳税额的比例

除了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也是重要考量。即使逃税数额相同,占比不同,判刑也可能不同。占比越高,说明逃税行为对国家税收秩序的破坏越严重。

3、事后补救行为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积极配合税务机关,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能会从轻处罚甚至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相反,若拒不配合,判刑可能会更重。

三、逃税罪既遂判刑与自首情节的关系

逃税罪既遂判刑与自首情节存在密切关系。

1、自首的认定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在逃税罪中,纳税人主动向税务机关或司法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逃税行为,可认定为自首。

2、自首对判刑的影响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在逃税罪中,若犯罪分子有自首情节,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适当从轻或减轻刑罚。

3、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某纳税人逃税数额较大,但有自首情节,且积极补缴税款、滞纳金。法院在判刑时,可能会在基本量刑标准的基础上从轻处罚,判处相对较短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减少罚金数额。

综上所述,逃税罪既遂的判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逃税罪既遂判刑的标准、影响因素以及与自首情节的关系等内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该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至关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逃税罪的共犯如何判刑、逃税罪判刑后是否还需补缴税款等相关问题。如果您有任何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问答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并且之前缴纳的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生活和工作,同时确保其遵守相关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