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赔偿协议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指当事人之间就损害赔偿问题达成的协议。当赔偿协议因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等原因导致无效时,当事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赔偿协议无效怎么办呢?
一、赔偿协议无效怎么办呢
如果赔偿协议被认定无效,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撤销协议:如果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不真实,被胁迫或欺诈,导致协议无效的,该当事人可以依据民法典第148条的规定撤销协议。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2. 重新谈判:双方当事人可以重新谈判,达成新的赔偿协议。在重新谈判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注意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并保证协议的真实性。
3. 起诉请求赔偿:如果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新的协议,受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加害方赔偿损失。在诉讼过程中,受害方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加害方的侵权行为,以及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事实。
二、赔偿协议无效的诉讼时效
赔偿协议无效的诉讼时效为自协议被认定无效之日起一年。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协议无效之日起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当事人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丧失胜诉权。
三、赔偿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
赔偿协议被认定无效后,其法律后果如下:
1. 协议内容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不产生任何权利义务关系。
2. 当事人已经履行的部分协议内容,应当予以返还。
3. 受害方可以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请求加害方赔偿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