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诉讼中,开庭是解决纠纷的重要环节。开庭结束后,原告和被告最关心的莫过于赔偿金额。那么,开庭完后一定能出赔偿金额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一、开庭完会出赔偿金额吗?
开庭结束后是否会出赔偿金额,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审理情况。
1. 已查明事实、争议不大的案件:一般情况下,法官会当庭宣判,同时给出赔偿金额。
2. 事实复杂、证据不足的案件:法官可能会延期宣判,以便进一步调查取证。
3. 需要进行鉴定或评估的案件:法官会先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或评估,待鉴定或评估结果出来后才会宣判。
开庭完后是否一定能出赔偿金额是无法肯定的,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开庭完后未出赔偿金额怎么办?
如果开庭结束后未出赔偿金额,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询问法官:询问法官未出赔偿金额的原因,以及预计宣判的时间。
2. 及时收集证据:针对法官提出的问题,及时收集补充证据,以便加快审理进度。
3. 申请调解:如果双方存在和解意愿,可以向法官申请调解,并协商确定赔偿金额。
4. 提起上诉: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满,当事人可以在判决生效后提起上诉。
三、开庭完后赔偿金额太低怎么办?
如果开庭结束后赔偿金额太低,当事人可以考虑以下做法:
1. 协商:与对方协商,争取增加赔偿金额。
2. 提起上诉: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增加赔偿金额。
3. 申请再审:如果发现判决确有错误,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要求重新审理案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